淘宝找到新土地后,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精心耕耘。 事实上,黄若也的确遇到了意料之外的挑战。最初淘宝B2C的定位就是让更多的中小品牌通过这个平台面对消费者,因而招商对象主要是中小品牌。考虑到这些企业可能缺乏网上运作能力,淘宝还专门设立了培训团队,以及超女辅导项目团队。前者会为企业提供如何上传商品、了解网络语言等基础培训,和针对不同行业的专题内容,更多照顾的是面的东西;后者则类似于一个上门服务团队,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头跑,赶到企业去,传授淘宝的经验,告诉企业如何提高销售。 但黄若仍没想到,这个需求会这么大——80%甚至90%的中小品牌都需要! “现在几个月下来,发现他们网上运营能力非常弱,比如:网上的促销,对客户评价的管理等。我们既要不断去丰富商品,另外又要扶持他们。” 黄若说。这使淘宝B2C的培训任务格外重,甚至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。黄若本人已经拜访了2000家商家中的200家,和对方交流,强调要增强商品的表现形式等等。就在前段时间,有两个中小卖家,产品本身很有表现力,也有市场需求,但不知道怎么做。黄若情急之下让他们派来两个人,到淘宝办公两周,跟随员工们通过耳濡目染进行学习。“这种培训是种螺旋式上升的。开始是扫盲阶段,现在已经有些商家开始找到在这边经营的一些路子。”黄若说。 让黄若高兴的是,很多原来在C2C的商家做了几年下来,已经成为职业卖家,拥有非常好的品牌效应,这时要从个人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。而B2C的诞生,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升级换代的转型机会。很有点类似于1980年代初期中国最早出现的那批万元户,其中的一小部分最终成立企业,甚至成长为上市公司。“现在商城(B2C)的70%都是中小企业,30%是大品牌。”黄若说。但无论如何,扶植中小企业总是不容易的。不过淘宝B2C却矢志不移。“因为我们要看这个平台对什么人来说最有帮助。当然我欢迎大品牌,但它有成熟的线下渠道,因此我对它来说是餐后甜点。但我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可能就是雪中送炭。无论是出口型的企业,还是大量中小企业,它要在线下进行大规模扩张几乎不可能。”黄若说。 尤其在这个时点上,对于大量中小企业来说,最紧要的问题简直已经不是发展,而是生存。现在,淘宝B2C坚持让商家付出的所有费用远低于在线下的1/2。他们也坚持宣称挣钱现在还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,尽管很多人并不相信这样的说法。黄若对此颇感无奈。“企业目前还在进行市场培育,还属于耕耘阶段,太早去谈收获导向就不一样。任何企业终究是要赚钱的,但现在不能把赚钱作为目标,或者说我现在不赚钱是为了以后更好地赚钱。”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|